春招季是求职黄金期,也是骗局高发期。惊脉互联网求职发现,许多应届生因缺乏经验,轻信“高薪”“速成”等话术,落入精心设计的招聘陷阱。识别骗局特征、建立防御性思维,是保障求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。
部分企业以“零门槛高收入”为幌子,诱导求职者参与违法活动:
刷单返利型:假借电商推广、数据标注等名义,要求下载特定APP完成刷单任务,初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,以“系统故障”等理由骗取大额资金 。
境外务工骗局:宣称提供东南亚、中东等地“高薪岗位”,实际将求职者拐骗至境外从事电信诈骗或非法劳务,甚至扣押证件索要赎金 。 识别要点:拒绝需垫资操作的工作邀约,核查境外企业劳务派遣资质,对“包机票”“包签证”等过度福利保持警惕。
违法企业通过多重收费名目蚕食求职者积蓄:
中介服务费:黑中介虚构“内部推荐”“保offer”服务,收取数万元费用后失联 。
入职押金:以工装费、保密金、设备押金等名义层层收费,甚至伪造退款承诺书拖延时间。
培训贷捆绑:要求求职者贷款支付高价培训费,承诺“包就业”却提供低质课程,最终工作机会落空 。 防御策略:牢记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——正规企业不得收取任何费用,签约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验公司资质 。
部分企业利用法律盲区设置不平等条款:
阴阳合同:口头承诺高薪却签订低薪合同,或约定超长试用期(超过6个月)、零社保等违法条款 。
证件扣押:以防泄密为由收取身份证、毕业证原件,后续用于注册空壳公司或办理非法贷款。
信息盗用:假借招聘收集个人敏感信息,转卖至黑产链用于注册虚假账号、洗钱等违法活动。应对机制:合同签署坚持“三不原则”——不签空白合同、不接受模糊薪资表述、不交付证件原件,关键条款需注明具体岗位、工作地点及违约责任 。
惊脉互联网求职提醒:春招骗局的核心逻辑是“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”。求职者需建立三级防御体系——事前筛查:通过企查查核验企业参保人数、法律纠纷记录,优先选择反诈认证企业;事中留证:保存招聘广告、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,对异常面试地点进行录音录像;事后维权:遭遇骗局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,涉及诈骗及时报警并提交完整证据链。